尚太科技(001301)1月15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1月13日接受53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资料图片)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转型过程?
答:自2008年创立后,公司一直从事石墨粉体材料的生产加工,比如负极材料石墨化代加工、金刚石碳源等产品,公司主要人员欧阳永跃、闵广益均为材料专业出身,且曾担任碳素制品企业技术人员,对碳素行业,特别是石墨粉体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左宝增对粉体材料装备及工艺研究多年,具有丰富的装备设计经验。2017年6月起,公司通过社会招聘,引进负极材料生产、研发、销售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将原有碳素专业与电化学专业人才一起,组建了公司的核心团队,开始构建起国内领先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问:请介绍一下山西尚太三期和北苏总部建设情况?公司目前产能规模?山西尚太四期进展情况?
答:北苏总部已于2022年6月开始逐步投产,山西尚太三期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逐步投产,截至目前北苏总部和山西尚太三期均已投产,投入使用。
因石墨化是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核心和必选工序,所以公司以关键设备石墨化炉产能来计算公司负极材料产能,截至目前,公司(包含山西和河北所有生产基地)包含石墨化的全工序一体化有效年产能约24万吨。
山西尚太四期规划年产能约30万吨,截至目前,尚处于前期论证阶段,公司根据目前市场情况,目前计划2023年第二季度开工建设,2024年第二季度逐步投产。实际建设计划和产能释放时间也需要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来决定,可能会提前或延迟。
预计在未来几年,公司将形成全工序一体化年产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约50万吨的产能规模,以适应持续增长的市场和客户需求。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的产品结构和终端应用领域?未来销售着重于哪个领域?
答:截至目前,公司负极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部分应用于储能电池领域。
2019年至2021年,与部分同行业公司相比,公司负极材料销售均价较低,主要为公司销售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占比较高所致,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相比于消费电池负极材料来说,使用量较大,应用终端成本控制要求非常高,根据过往情况来看,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价格水平普遍低于消费电池负极材料。
虽然公司过往负极材料产品均价低于部分同行业可比公司,但是公司负极材料销售均价水平与市场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近年来,公司产品结构快速优化,中高价产品销售量不断上升,公司现有负极材料产品容量主要在350-353mAh/g区间,适用于市场上主流动力电池产品。公司未来在专注于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同时,考虑到储能市场空间同样广阔,储能电池负极材料的销量也将大幅提升。
短期来看,从应用领域来看,公司销售的负极材料产品仍将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但是储能电池负极材料将快速上升,公司推出的若干款适用于储能电池的负极材料,目前已经在部分储能电池项目中量产,受到广泛好评。
从性能指标来看,2017年转型以来,公司以自主开发的基础款负极材料ST-1开始,不断攻克高比容量、指标更为均衡的产品领域,推出了多款适用于不同应用领域、不同终端产品的优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高比容量、快充类产品已经占比90%左右,340mAh/g等低比容量产品已经下降到10%以内,公司的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目前公司产品可以适用当前动力及储能电池市场上主流锂离子电池,覆盖主流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终端,满足各类客户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
问:公司目前有哪些客户?销售给宁德时代(300750)比例情况?LG新能源和比亚迪(002594)送样进展?
答:公司目前最大客户是行业龙头宁德时代,除了宁德时代,公司目前主要客户还有国轩高科(002074)、蜂巢能源、宁德新能源、瑞浦兰钧、欣旺达(300207)、远景动力等。
宁德时代为公司最早开拓的负极材料核心客户,按负极材料收入统计,2019年超过90%,后由于公司持续开拓市场,到2022年低于70%,特别是2022年下半年,占比已经是60%多。
2022年,宁德时代占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主动控制了宁德时代出货比例,积极开拓了其他优质客户,老客户国轩高科和蜂巢能源占比有所上升,同时公司为长期战略布局考虑,在供需非常紧张和石墨化代加工价格高企的阶段,通过积极挖潜产能和扩大委外加工规模,成功量产多个新客户,比如欣旺达、瑞浦兰钧、远景动力和中兴派能;宁德时代为行业龙头,公司基于下游市场占有率情况、客户资质等,践行优质大客户战略,与其保持长期的深度合作,预计未来占宁德时代负极材料需求比重将较为稳定,从公司目前收到客户需求反馈来看,2023年宁德时代占公司负极材料收入比仍将在60%至70%之间。
公司目前为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非常重要的负极材料供应商。在2022年度,宁德时代供应商大会上,作为负极材料行业唯一获奖企业,公司荣获宁德时代最具分量的“年度优秀供应商”称号,公司同时荣获国轩高科负极材料供应商唯一的“2022年度钻石供应商”称号。
公司向比亚迪供货进展较为顺利,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轮现场审核,双方正在积极就价格等条款进行商务磋商谈判,但具体量产供货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海外电池厂商对新供应商审核周期较慢,截至目前,公司向LG新能源送样检测仍在进行中,总体进展顺利,但具体量产供货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
问:公司未来客户开拓计划?
答:公司未来新客户开拓持续专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具体着重于三方面,一是国内市场,公司将优先开拓与优质整车厂进行深入合作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二是以LG新能源为代表的海外优质客户,三是储能电池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
问:公司石墨化成本做到行业领先的原因?
答:公司的石墨化炉全部为艾奇逊石墨化炉,已经经过多次迭代更新,2022年1-6月份,招股书披露石墨化单独成本在6200元/吨左右,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目前随着市场波动,石墨坩埚等耗材价格有所下降,结合山西尚太三期新一代石墨化炉的近期投产,电耗将进一步下降,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石墨化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石墨化成本领先的主要原因为:
一是焙烧工艺的开创性应用。公司开创性的在石墨化工序前增加了焙烧工序,经过焙烧之后,物料的密度大幅提升60%以上,石墨化炉的装炉产量大幅提升,同时经过焙烧之后,部分杂质、挥发分逸出,有利于后续石墨化工序的送电曲线控制,耗电量将有所下降;提高物料品质稳定性、均一性,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基本杜绝喷炉的安全事故风险。虽然目前同行业公司虽有所布局,但开发起步较晚,在工艺、设备掌握、送电曲线、温度控制等方面不及公司;
二是公司长期从事石墨化工序加工,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较强。公司转型做负极材料前,在石墨化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工艺管控能力。在满足品质要求的前提下,目前公司石墨化炉周转率、单吨人工成本控制、石墨坩埚使用等方面在行业内均处于领先状态,生产效率较高;
三是公司对石墨化设备及工艺的充分掌握,不断技术迭代更新。自公司创立起,已在河北和山西生产基地先后自行设计出七代石墨化炉,经过多次迭代更新,石墨化炉的尺寸越来越大,变压器容量越来越高,产量快速提升的同时,规模效应显现,单位生产成本快速下降,目前最新的石墨化炉在行业内处于工艺技术领先。
四是公司生产基地布局合理适中,区位优势显著。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坐落于华北地区,距离石墨化所需中硫煅后焦的主要供应商焦厂以及附属产品石墨化焦主要客户钢厂的距离较为适中和平衡,与我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相比,石墨化焦的经营效率较高,公司现有区位便利开展石墨化焦的生产经营。
公司不仅在石墨化工序上成本和品质优势突出,在其他如破碎、造粒、炭化等工序上,其装备和产线的设计和布局也更为合理,工艺的开发、生产和经营的组织管理较为科学,人均产出等效率指标较高,构建了业内全工序成本领先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问:公司石墨化炉与厢式炉、连续化石墨化炉的比较?
答:连续化石墨炉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新型石墨化装备,理论研究已经多年,在生产周期、清洁环保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因石墨化炉需要承受近3000摄氏度的高温,对石墨化炉耐火层的耗材要求极高,新材料,新装备,两者相辅相成,而在目前材料体系内,在高度自动化装备下,寻求低成本、高效率、低维护、安全系数高的耐超高温的受热耗材,难度较大。在目前小炉子的试验阶段,热效率低,电耗远高于成熟的艾奇逊炉子,炉子放大试验目前还难以开展,截至目前,连续化石墨化炉尚未规模量产应用。
厢式炉目前在国内有部分厂商量产应用,具有能耗低、单炉加工量较大,不需要石墨坩埚,生产成本相比传统艾奇逊石墨化低,但是石墨化度相比艾奇逊石墨化炉低些,无法满足中高端负极材料石墨化要求,升温、保温和降温慢,导致生产周期长,而且物料大批量集中于厢式炉腔内,送电曲线、温度控制不好掌控,使得物料受热不均匀,物料的稳定性、均一性差,尤其负极关键指标-比表面难以精确控制。
公司全部是艾奇逊坩埚石墨化炉,经过多次迭代更新,作为行业艾奇逊坩埚炉优秀代表,在能耗、成本控制方面与领先的厢式炉不相上下,而且在物料石墨化度、产品稳定与均一性、比表面积控制、安全性等方面优于厢式炉,能够满足中高端负极材料的大规模交付要求,另外箱式炉的送电和冷却周期较长,周转效率远低于艾奇逊坩埚石墨化炉。
问:如何看待负极材料产能过剩?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
答:锂电池产业链整体已经历接近48个月的快速增长期,吸引了从业企业以及新进者的大量投资,总体来看,负极材料市场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从短期来看,新增投资高度聚集于传统基础产品和传统工艺,主要是成本较高,产品品质稳定和均一性较差的产能将首先面临更高的产能过剩风险。
但是长期来看,首先,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为主的锂电池产业链市场空间仍然巨大,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几年仍处于成长期,那些能够适应成本控制、技术迭代创新、大规模稳定交付等要求的企业将在后续激烈竞争中存活并发展壮大。其次,公司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紧跟市场动向,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上均有所布局,专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中高端产品,并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本优势、品质优势、客户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市场和产品的分层使得传统基础产品产能的过剩对公司影响相对较小,甚至对公司而言,市场产能过剩虽是挑战,更是机遇。公司在现有成本优势、品质优势、客户优势和技术优势基础之上,在上市之后,公司拥有了资本优势。公司将积极应对挑战,继续巩固一体化优势,严苛把握产品质量,挑战成本“极限”,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与优质大客户深度合作,开拓新客户、新市场、新领域,深耕负极材料主业,不断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继续提升市场份额,为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积蓄新的发展动能。
通过未来几年的发展,我们希望在负极材料行业成为综合竞争力最强的龙头企业,把“尚太科技”打造成为世界知名负极材料品牌。
问:如何看待2023年负极材料市场价格情况?
答:从目前掌握的市场行情来看,随着市场新增产能的释放,原料以及石墨化外协价格的下降,2023年负极材料价格预计不会保持2022年坚挺的状态,存在一定的回落。公司将以在目前成本优势、品质优势、技术优势、客户优势和资本优势的基础上,推动“极限制造”,继续挖掘各个工序生产潜力,降低工艺成本,加大高性价比原材料开发力度,不断挑战“成本极限”和技术瓶颈,量产交付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以积极应对未来市场挑战;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碳素制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有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受托加工负极材料、金刚石碳源、石墨化焦。2019年,公司于CATL2019年度供应商大会荣获宁德时代颁布的“年度优秀供应商”称号。2021年,公司于CATL2021年度供应商大会荣获“供应优秀奖”,被国轩高科评为“年度钻石供应商”,并在第六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荣获“年度影响力企业(负极材料类)”称号。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参与单位名称 | 参与单位类别 | 参与人员姓名 |
---|---|---|
东兴基金 | 基金公司 | 孙义丽 |
东方基金 | 基金公司 | 俞佳莹 |
中邮基金 | 基金公司 | 腾飞 |
交银施罗德基金 | 基金公司 | 张一鸣 |
华安基金 | 基金公司 | 朱恒栋 |
南方基金 | 基金公司 | 王杰 |
嘉实基金 | 基金公司 | 刘帅 |
国泰基金 | 基金公司 | 曾彪、樊利安、王兆祥、郑浩 |
大成基金 | 基金公司 | 袁庆龙 |
安信基金 | 基金公司 | 吴少飞 |
易方达基金 | 基金公司 | 胡天乐 |
泰达宏利 | 基金公司 | 王国鑫 |
申万菱信基金 | 基金公司 | 廖明兵 |
睿远基金 | 基金公司 | 陈术子 |
鹏华基金 | 基金公司 | 王振宇 |
上海证券 | 证券公司 | 王琎 |
东吴证券 | 证券公司 | 岳斯瑶、阮巧燕 |
东方证券 | 证券公司 | 李梦强 |
中信建投 | 证券公司 | 熊镐、许琳、马天一 |
中信证券 | 证券公司 | 柯迈 |
中信证券自营 | 证券公司 | 梁勤之 |
中泰证券 | 证券公司 | 曾彪、朱柏睿 |
中银国际证券 | 证券公司 | 李扬、武佳雄 |
华创证券 | 证券公司 | 何家金 |
华泰证券 | 证券公司 | 边文姣、连楷昇 |
国泰君安证券 | 证券公司 | 马铭宏 |
国盛证券 | 证券公司 | 林卓欣 |
国金证券 | 证券公司 | 姚云峰 |
天风证券 | 证券公司 | 张童童 |
安信证券 | 证券公司 | 侯若雪、胡洋 |
广发证券 | 证券公司 | 蒋淑霞 |
开源证券 | 证券公司 | 沈成宇 |
德邦证券 | 证券公司 | 金文曦 |
招商证券 | 证券公司 | 陈宇超 |
民生证券 | 证券公司 | 李孝鹏 |
申万宏源 | 证券公司 | 王子越、王霖 |
西部证券 | 证券公司 | 刘小龙 |
财通自营 | 证券公司 | 褚壹钦 |
财通证券 | 证券公司 | 张磊、程嘉琳 |
长江证券 | 证券公司 | 叶之楠 |
中金资本 | 阳光私募机构 | 刘烁 |
健顺投资 | 阳光私募机构 | 汪湛帆 |
朱雀基金 | 阳光私募机构 | 胡旭 |
高毅资产 | 阳光私募机构 | 赵艺涵 |
大家资产 | 保险公司 | 刘振宇 |
新华资产 | 保险公司 | 李浪、杨思思 |
中银国际证券资管 | 其他 | 宋柏宁 |
拾贝投资 | 其他 | 葛昊 |
昊青资产 | 其他 | 赵鑫 |
汇华理财 | 其他 | 徐纯波 |
泉果基金 | 其他 | 郑磊 |
璞瑜资本 | 其他 | 唐奕波 |
高瓴瓴仁 | 其他 | 祝子瀚 |
标签: 进展顺利